找到相关内容18347篇,用时8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寻找敦煌的海外游子--流失海外敦煌西域文献文物的编纂出版

    伙伴。除了知识,还有个人品质。我们经常能够帮助俄国、法国的专家解决一些问题,提供一些线索,就使得双方真正取得了平等的地位。比如,一位著名的法国专家对一篇汉文古文无法断句,我们发现是一篇词作,就按照韵脚断...

    府宪展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351180578.html
  • 汉唐过所与中日过所比较

    人的政策宽松一些,五人每人请一保证人就可以了。倘若行客不携奴畜一般只须请一位保证人,如孟怀福、蒋化明之流。概而言之,行客请过所要请一至五名保证人。由文书知保人承保的范围:一是保证奴婢不是诓诱拐骗...

    程喜霖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00380828.html
  • 战后台湾佛教史料的查找与运用

    )学佛剩语》(蔡念生,台北:新文丰,1983年)、《一位凡愚僧的自白》(演培,高雄:高雄慈源禅寺,1999年)、《妙果法师纪念集》(释道成编,中坜市:圆光寺,2003年)等。以上这些书籍,都有相当大...

    阚正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22880961.html
  • 月称及其《入中论》

    最多的一位论师。而且无论是注释他人的作品还是自撰的论典,都可以看出他难以比拟的深度。对于月称来说,在知识论盛行时代的当时,考察研究龙树提婆思想的真意,注释他们的论著比起开拓新思想、创造新理论还要紧迫,这...

    李学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8171581347.html
  • 生死的省思 —从生死的探索到现代生死学建构课题

    的概念,不少圣徒更相信他们有前世与来生。可惜《新约》圣经之中有关轮回的文献,却被罗马帝国第一位提倡信奉基督教的君士坦丁大帝所删除,后来又被罗马天主教会于553年召开的第二届基督教大公会议(君士坦丁堡...

    慧开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8174581389.html
  • 神智从义对“具”的反思

    深厚。如此一位博学之人物,其思想究竟如何?   从义的理论基础,在于对「体」的掌握,此体乃是圆常法界之体,常自寂然,且具足诸法,如《天台四教仪集解》(以下简称《集解》)云:   原夫吾佛妙证圆常法界...

    陈英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335081705.html
  • 孤山智圆的理具唯心思想及其对知礼之反批

      摘自《天台性具思想之反思》陈英善著,台湾中华佛学研究所论丛之五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  前言   宋·孤山智圆(976—1022)是山家山外论争时代表山外的一位大将,尤其智圆和其师兄梵天庆昭对抗四明知礼所展开的一连串论辩。虽然论辩的导因来自于...

    陈英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335181707.html
  • 五台山简介

    ?传说地藏王菩萨欲在九华山开创道场,而当地一位员外起初不愿让出宝地,但员外的儿子却敢违抗父命把地界奉献出来,并出家跟了地藏王菩萨,取法号道明,成为虔诚的佛门弟子,因为这段故事,所以其父亲就只能站在地藏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343881780.html
  • 五台山佛教乐舞戏曲文化钩沉

    道场屈请暂时间,至心听赞五台山??一万菩萨声赞叹,圣钟不击自然鸣。”可知古代此地寺院撞钟击磬与唱导赞叹风气之甚。   《清凉山志》卷8《历代高僧传》中记载了一位为五台山佛事法乐作出卓越贡献的高僧名士...

    黎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23063881893.html
  • 人间佛教实践与中国公民社会

    社会实践和文化信仰的范围,构成了一位“公民”必须具备的公民道德。所以,现代社会中的公民身份、或文化公民身份,它必以一种信仰为基础,或者是在宗教与公民社会的关系层面,必须有一种宗教信仰作为社会交往的中介...

    李向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23073681903.html